2019卷

  • 调查研究报告
  • 发布时间:01-19
  • 来源:
  • 加快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地对策建议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代表团审议时,要求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政府研究室结合以往调研掌握的情况,重点围绕如何加快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具体工作建议,供参考。

    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现状及下一步建设重点

    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新技术,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是实现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网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能力,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综合调配;有利于推动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的科学利用,全面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有利于带动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的全面提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有效投资。

    自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国家能源局2015年下发《关于促进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15〕1518号)以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启动了智能电网建设,骨干网架的可靠性、智能性、自愈性、兼容性不断提高。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系统,电网大规模接入风电关键技术,输电线路立体式智能化巡检,500千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500千伏输电线路激光雷达数据采集等自动化、智能化先进技术先后投入使用,保障了电网调度灵活、高效和安全稳定运行。

    从目前来看,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建设主要集中在输变电侧,通过加快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抽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等措施,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强化大电网管控能力。因此,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下一步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一方面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输配侧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的高度集成,构建智能互动体系,进一步提高电网的智能化、兼容性和互动性。另一方面要从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发力,在供给侧加强能源互联,促进多种能源优化互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在需求侧以电动汽车为切入点,创新智能电网商业模式,探索构建多方共赢的市场运作模式。

    二、加快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需要推进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以能源大数据为核心,构建电网智能互动体系

    充分发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部署能源大数据平台,整合智能电网供给侧、输配侧、需求侧数据资源,促进电力流、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深度融合,满足电网广泛互联、信息开放互动需求,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能力。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电网智能互动体系应以能源大数据为核心,由政府主管部门(经信委、能源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电力公司、区内发电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用电客户四大主体,和信息平台、虚拟电厂、决策体系三大信息系统构成(见图1)。



    图1: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电网智能互动体系架构图

    如图所示,电力公司和发电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信息数据经过能源大数据分析,通过互联网形成信息平台和虚拟电厂。信息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电力生产和经营信息,供用户了解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电量水平、发电能力、电力价格等供给侧信息;同时,用户将市场需求信息反馈至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平台又将市场供需情况提供给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参考,用以引导电力公司、发电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按供需情况安排生产经营和监管用电客户。虚拟电厂是将电厂的建设、生产、运营等情况进行网络实时模拟,并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监控、操作、维护、维修;同时,虚拟电厂通过模拟生产出来的电量,可以经网络向用户提供,由用户通过网络进行预订、选购,必要时可以存储在虚拟电厂之中,当需要时在现实生产中提取。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互联网+”智能电网系统,能够充分利用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电力公司和区内发电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庞大的数据资源,挖掘现有设备的巨大潜力,大幅度提高能源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生产、管理效率,为能源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创造新的价值,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二)以园区“能源互联岛”为载体,加强能源互联互补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总书记在参加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代表团审议时,要求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智能电网本质上是对传统电力系统与新能源及其它能源的集成和优化,目的在于提升能源智能调控和综合利用水平。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国家能源局在《关于促进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鼓励在城市工业园区(商业园区)等区域,开展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示范,以光伏发电、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基础,应用储能、热泵等技术,构建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体系。”目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大路工业园区、棋盘井工业园区等都开始利用智慧能源互联网技术建设“能源互联岛”,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用能成本。

    “能源互联岛”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园区自备电厂(或网电)为主,以风电、光伏、储能、地源热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为补充,有条件的园区可同步建设供水厂及综合管廊,通过智慧能源互联网,将“电、汽、冷、热”等各种能源统一调配至用户,实现清洁能源的一站式供应、销售和服务(见图2)。

    图2:园区能源互联岛架构图

    “能源互联岛”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用能成本。以神华富平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为例,一次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可达到55.81%,远高出目前火电厂38.7%的利用效率。二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据神华富平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初步测算,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烟尘排放量分别比传统模式减少58.2%、66.1%、25.7%和82.4%。三是有效节约园区入驻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初期投资,大大降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运营维护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四是形成“风光煤电”互补局域网,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化工、钢铁、电解铝、有色金属等工业园区对电、汽、冷、热等多种能源需求巨大,多数园区没有建设集中的能源供应站和统一的供能网络,虽然电价成本较低,但是汽、冷、热等其他能源建设和使用成本相对较高,重复建设严重,导致综合能源成本较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快推动重化工园区改造建设“能源互联岛”,构建多能源体互补、能量梯级应用、协同优化供给的系统,向用能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提供低成本、绿色化的能源产品组合,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单纯的“电价洼地”升级为综合性的“能源洼地”。

    (三)以电动汽车为切入点,创新智能电网商业模式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探索商业模式创新,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激发市场活力。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移动式、分布式的储能设施,与智能化、兼容性、互动性的智能电网连接在一起,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是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重要商业模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国家能源局在《关于促进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广电动汽车有序充电、V2G(电动车向电网输送电力的技术)及‘充放储一体化’运营技术。加快建设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网络;建设车网融合模式下电动汽车充放电智能互动综合示范工程;鼓励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示范应用。”目前,北京市已经建成首个太阳能光伏公共充电站,光伏发电直接销售给电动汽车,电价和服务费合计可达1.37元/千瓦时,这个价格使光伏发电可以不需要国家补贴就能实现盈利。

    对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而言,以电动汽车为切入点,创新智能电网商业模式,可以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消纳过剩能源。电动汽车是电力市场的新生消费,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接入可为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带来大量新增电力需求,消纳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过剩能源。二是消纳清洁能源。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调峰的需求基本处在电动汽车早高峰出行之前和晚高峰出行之后,二者在时间分布上存在天然互补性。电动汽车与新能源协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不仅可以帮助电动汽车实现全生命周期零排放,还可提升新能源并网规模,从而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此外,电动汽车还可以通过光伏充电站、绿电直购等方式消纳新能源。三是催生新型业态。随着低碳交通概念的兴起,车辆租赁、车辆共享等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尤其是“电动汽车集成运营商”的兴起,可有效整合终端用户、电力零售商、配电网等不同市场参与者,形成潜力巨大的新型业态。从长远来看,电动汽车在与智能电网交互过程中,既可以在电价低时充电,起到电网低谷负荷的作用;又可以在电价高企时向电网送电,参与电网调峰。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出台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我国也已启动这一时间表的研究制定,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已是大势所趋。电动汽车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对智能电网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基于电动汽车的智能电网商业模式,应学习借鉴国家电网公司的经验做法,可由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电力公司成立专门的电动汽车服务运营公司,在蒙西地区率先开展电动汽车销售、租赁、充电设施建设等集成运营业务。具体做法:一是加快布局充电设施。投资建设智能配电网,满足电动汽车充电站配套接入,推动“光储一体化”充电站“进政府、进园区、进高校、进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进景点、上高速”。二是加快普及电动汽车。推动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电力与比亚迪等国内外电动汽车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开展销售、租赁、充电站运维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加快电动汽车在公交、环卫、物流、公务用车、执法用车等领域的应用普及。借鉴深圳、南京、西安、贵阳等地经验,加快推广电动出租汽车,逐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共享电动汽车。三是加快建设智能区域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汽车能源互联网数据云管理平台、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四是探索多元商业模式,逐步探索智能电网综合展厅及智慧旅游服务模式,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服务模式,充电站、餐饮、住宿一体化服务模式,光储协同服务电网调峰模式(见图3)。

    3:基于电动汽车的智能电网商业模式架构图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研究室信息研究处:孙宁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在历史上就是少数民族和多民族聚居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各族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一种文化积淀,更是全民性的活记忆,也是其独特文化身份的确证和文化认同的标志。目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和呼麦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有乌力格尔、蒙医药、漫瀚调等81项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有驻赞词、巴拉根仓故事、古如歌等499项列入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此外还有盟市级非遗项目1435项、旗县级非遗项目2958项。经有关部门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有42名,自治区级传承人有730名、盟市级传承人有2656名、旗县级传承人有4740名。

    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传承与保护现状

    一是制定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有关规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并于2017年7月1日颁布实施,为全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法律支持。二是建立了六级保护名录。按照文化部规划建立的“国家+省+市+县”4级非遗保护体系,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建立了世界、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六级名录和与之相应的各级非遗数据库。三是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自治区在文化厅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组建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区已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单独编制的非遗保护中心7个,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非遗保护工作机构初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逐步壮大。四是自治区及部分盟市设立了非遗专项经费,通过对传承人、传习所进行专项补贴,提高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的积极性。五是全区各地不断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已设立东乌珠穆沁旗、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等13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自治区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7个,其中10个被列为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成了100多家非遗博物馆或展示中心,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项目传承基地有6个。六是组织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技艺技能抢救项目”和 “双百保护工程”。已完成对扎格达苏荣、布林等200余位非遗传承人的采访以及 “马鞍制作技艺”、“查干伊德制作技艺”等70余个项目实践过程的记录。七是全区各地举办了蒙古族刺绣、蒙古族服饰艺术等9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7期,累计培训350余人;启动“千校万户”计划,与7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已签订154份非遗传承保护合作教学协议书。

    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存在问题

    (一)法律保护相对滞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国家层面关于非遗保护的法律依据,目前全国已颁布72部非遗保护的地方性法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于2017年7月1日颁发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是第一部全区层面的非遗保护性法规,法律条文规定的较为原则,操作性不强。尽管部分旗县也出台了地方性保护法规,但与之相衔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性措施还未制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立法工作无论从法规的数量、涵盖的内容和地方特色上来看,还无法满足民族性和区域性特色文化的保护,亟须盟市、旗县在地方立法层面给予相应补充。

    (二)地方政府非遗保护意识欠缺

    部分地区对于非遗保护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落实不力,区域间工作进展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不平衡。大部分地区对于非遗的保护更多是从申报的角度出发,忽略对本地区非遗全面、均衡性的保护;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明显存在“重视申报和开发,轻视保护和管理”的倾向。全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进展缓慢,建设力度减弱,至今没有一项列入国家试点范围,部分地方还存在将非遗保护工作曲解为政绩考核指标的问题。

    (三)组织机构不健全

    自治区文化厅于2017年3月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大部分盟市仍没有单独设立非遗保护机构,多以“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等方式进行挂靠,非遗保护工作主要依赖各级文化馆(群艺馆、文化站)或艺研所来承担,与国家要求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非遗保护相距甚远。

    (四)非遗保护资金缺乏

    非遗的田野调查、名录建立、项目保护、传承人补贴、日常保护等都离不开经费支持,资金是非遗保护的命脉。自治区有关部门在预算中安排的非遗保护经费有限,经费投入与保护需求相差甚远。大多盟市旗县还没有对本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发放传习补贴,这不但影响了传承人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年轻人拜师学艺的热情,导致非遗传承的后继乏人。

    (五)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一直倡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都强调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并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提出明确要求。具体到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保护工作中,社会公众的非遗保护意识较淡薄、参与度较低,未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多元的非遗保护机制尚未建立,非遗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三、加强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一套适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非遗识别、保护和传承的办法

    一是对非遗项目进行精准识别。每一项非遗都是独特的,体现为一定程度的唯一性。通过对非遗项目进行价值和濒危程度的精准定位,科学合理地设计出一套完整、全面的保护方案,对非遗项目进行精准识别。二是实施非遗项目的精准保护。基于非遗项目的多维度和多级别及其生存状态,确定其采用记录式保护、生存式保护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式保护方式,这三种保护方式既可单独也可组合使用。三是确保非遗项目的精准传承。针对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传承后继乏人、难以为继的态势,可从确认传承主体、完善传承人名录、鼓励积极传承等方式来实现非遗项目的精准传承。

    (二)制定一套适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法规和制度

    一要加快地方立法进程。借鉴云南省共制定20部地方性法规和制度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的务实做法,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应敦促各盟市制定地方性和区域性法规或制度,健全法规体系并在操作性上下功夫。二要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内容。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法律法规中明确整体保护、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保护、精准保护及保护优先等基本原则,明确非遗项目的权利主体。同时,对单个人、特定群体和国家(地方政府)三类非遗的传承主体予以确认,通过将非遗项目的部分因素私权化,保障权利人相应的权利。三要在立法中突出民族性和地域性,以体现并维护非遗的原生特点。

    (三)制定一套适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非遗保护机构。要求各盟市和旗县特别是非遗保护任务重的盟市旗县设立专门保护和传承机构,此外还应引人民间团体和一些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非遗保护。二是建立非遗保护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的保护职责,形成合力。三是引入专家决策机制。可在政府专门的机构中设立专家岗位进行决策咨询和评估,赋予专家在非遗保护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地位。

    (四)进一步完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保护经费保障模式

    一要建立非遗专项经费逐年递增的长效机制。二要形成多元的非遗保护资金筹措渠道。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非遗保护,政府可设置非遗保护先导资金,采取多种方式吸引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投资,引入市场模式,发挥杠杆放大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非遗保护。

    (五)加大非遗宣传工作的力度

    一是利用媒体扩大宣传。加强与媒体的深度合作,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和方式,扩大非遗的社会影响力。二是通过展演等方式让非遗项目走近大众。利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民俗节庆等时机,同步开展系列宣传展示及演出活动,全面展示非遗传承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生动实践,使其走入大众生活,提升人们自觉保护非遗的意识。三是开辟渠道输出非遗项目。《千古马颂》已成为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的典范,应大力开发非遗相关产品,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四是走进课堂强化教育。聘请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或社会艺术团体进入学生课堂,激发青少年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增强文化自信。

    (六)扩大社会参与

    调动非政府组织推进非遗公益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组织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公益性事业,推动非遗保护知识的普及,促进全社会保护非遗环境和氛围的形成。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多元保护主体相结合的,以政府为主导力量、专家学者为主脑力量、传承人及相关群体为主体力量、其他公众为参与力量的保护网,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健康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

    2018年4月9日

    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尽快实现“一网通办”

    推进网上审批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智慧政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相关要求,积极推进以网上审批为主要抓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进展情况:建成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一张网”

    2018年8月8日,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政务服务网”(http://zwfw.nmg.gov.cn/)上线运行,标志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一张网”正式建成,包括网上审批在内的全区网上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统筹建设全区包括网上审批在内的在线政务服务体系

    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等政策要求,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及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统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初步建成了全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体系。各盟市、各部门按照统一架构和标准分级分层实施,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便民服务、中介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通道和运行数据逐级接入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打造全区上下联通的政务服务“一张网”。目前,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已完成与8个盟市和14个部门的统一身份认证对接,实现单点登录、多点互认;已实现了与6个盟市、11个部门的平台数据对接,其他盟市、部门地对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建立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机制

    自治区于2017年3月成立了全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和8个工作小组,建立日常调度、集中督办等工作制度,多次召开联席会议部署推进工作,深入现场督促落实和解决问题,积极开展业务对接和技术培训。今年党政机构改革中,自治区成立了政务服务局,多个盟市也相应设立了专门的政务服务机构,加强了对政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体制机制。

    (三)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

    自治区全面系统地梳理本级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形成了进驻本级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的行政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目前,自治区39个部门、558项政务服务事项(其中行政权力491项、公共服务67项)已进驻自治区本级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其中426项政务服务事项可以实现网上办理,网上可办率达76%。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要求,自治区统一制定并陆续公布各级政府“四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事项目录清单。目前,已公布了第一批目录清单,其中自治区本级“网上办”事项有116项,12个盟市及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共有1700多项。

    (四)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工作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作为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9个试点示范省区之一,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和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动服务试点示范。为统一和规范各盟市、旗县行政权力数量、名称、内容、办事流程及要件等,自治区从2017年11月起,集中对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40多万项权力事项进行重新梳理确认,编制完成了《自治区本级权力事项清单》、《盟市级行政权力事项通用清单》和《旗县级行政权力事项通用清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自治区、盟市、旗县行政权力“三级五同”(即同一行政权力事项名称、编码、类型、依据、流程等基本要素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统一)。同时,还配套制定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础清单编制规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础清单事项编码规则》、《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指南编写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审查细则编写规范》等4个地方标准,以清单标准化促进审批规范化,为实现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痛点”和“堵点”问题突出

    目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戏台”已经搭好,但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痛点”和“堵点”问题突出。

    (一)政务服务事项上网慢、上网难

    国务院要求,到2018年底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80%,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50%。虽然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但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提升速度仍然较慢,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为76%,距离国务院目标要求还差4个百分点,盟市、旗县政务服务事项综合网办率为36.5%,距离国务院目标要求还差13.5个百分点,有8个盟市未达到不低于50%的目标。由于各级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加之技术保障和人员培训不到位,导致推进效果不理想。国务院要求,2019年网上可办率省级不低于90%,市县不低于70%,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各级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工作。

    (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使用率低

    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自正式上线运行以来,19个使用政务服务平台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事项仅办结333件。这虽然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群众选择网上办事需要逐步适应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由于一些部门和地区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使用推广不积极和推进措施不得力。呼和浩特市已将所属9个旗县区网上政务平台全部上线运行,但只有4个旗县区的部分部门在使用。此外,多数地区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使用率和望山审批率也不高,虽然已为涉及投资项目的部门预留了数据接口,但有些部门仍在线下审批,导致投资项目审批时间长、落地慢,增加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制度性交易成本。

    (三)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困难

    整合政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初衷和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核心任务。当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各部门现有政务信息系统构成复杂,存在国家部委条管的和自治区各部门自建的各类系统各自运行的情况,且各系统依托的网络基础、数据标准、技术规范也不统一,在纵向上形成了“数据烟囱”,在横向上形成了“信息孤岛”。虽然多数政务信息系统已经接入自治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但还是通而不畅,政务数据资源的存储依然彼此独立、管理各自分散,要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难度依然很大。而且,有些部门认为其掌握的数据信息是自己多年沉淀的“资产”,对数据共享难以“忍痛割爱”,也怕数据共享后出现问题责任难以界定。

    (四)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能够借助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人才支撑能力不足,并且复合型人才外流趋势明显,严重制约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三、对策建议:尽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和完善工作机制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把“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环节,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有效手段。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国务院也多次强调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出要让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的决策部署,建立政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尽快解决“痛点”和“堵点”问题,不断提升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群众网上办事的满意度。

    (二)加快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政务服务上网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切实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和效率。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思想,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应上必上、全程在线”的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的事项外,凡是自治区权责清单公布的行政权力事项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统一进驻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发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试点示范的作用,力争到2019年底实现自治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办全覆盖,盟市、旗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80%。同时,要拓展网上办事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从网上咨询、网上申报到网上预审、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切实增强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群众网上办事的便捷程度。

    (三)有效打通“数据壁垒”

    “一网通办”关键是政务数据要共享。只有“数据壁垒”打通了,才能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是加快建设全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构建全区统一的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全区政务大数据中心,实现各部门既有业务系统与自治区政务服务平台高效对接,破除信息“隔离墙”和打通信息“断头路”,实现跨层级、跨地区、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避免数据和业务“两张皮”。二是加强各部门数据的统筹管理,制定政府数据开放标准规范,实施数据交换标准和数据交换计划,落实数据交换及维护责任。三是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共享、开放等环节安全保障的措施、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

    (四)注重学习吸收先进经验和强化人才支撑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国务院在推进时选择一些省份在某些领域进行先行先试,目的是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加强成果复制和宣传推广,有序高效推进。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要加强与其他试点省份和先进省份的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高效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同时,还要加强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建设一支既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能又精通政务服务的专业化队伍。

    (五)深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应用

    一是加强自治区、盟市、旗县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对接,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一体化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推动网上便民服务向苏木乡镇和街道、嘎查村及社区延伸覆盖。二是充分利用网上服务平台、自助终端、移动终端、微信公众号和热线电话等多渠道多形式便民服务平台,为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群众提供“24小时”服务,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预约查询、证照寄送、在线支付等服务,不断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三是针对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使用率不高的问题,积极推动平台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全覆盖,实现网上并联办理,引导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网上申报,建立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的监督和考评机制,进一步提高投资项目审批效率。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

    2018年12月31日

    积极培育冰雪旅游新业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质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较快,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此,研究室开展了专题调研,就如何解决制约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供参考。

    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基本情况

    (一)产业初具规模

    至2018年6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共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957户,其中规上工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647户,占全部规上工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比重为14%;2017年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2.5%,逐步成为引领带动自治区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动力。

    (二)特色产业培育初现成效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等特色产业基础较好,目前已形成呼和浩特光伏和大数据、包头稀土和高端装备、通辽蒙药、赤峰生物医药等一批产业链较为完善、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2017年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4个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80%,成为支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主导产业;全区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占自治区“七业”增加值比重达27.6%,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全区大数据总装机量超过35万台,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三)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围绕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技术瓶颈,掌握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2017年全区高技术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有540家,预计到2018年末可增加到740家;2017年自治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1701件,同比增长9.6%;专利授权量6271件,同比增长7.3%。2018年1—10月,全区共成交各类技术1811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金额124.53亿元,同比增长26.53%。

    二、存在的突出短板

    (一)产业规模小、层次低,集聚程度不高、竞争能力不强

    2017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4.7%,与全国超10%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2018年预计占比4.6%,与2015年5.6%、2016年4.8%、2017年4.7%相比,呈逐年下滑趋势。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层次偏低,技术基础薄弱,重要核心技术掌握不够。例如,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高端技术设备和很多国产设备的设计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些大型风电场80%以上的机组为进口产品。各盟市在选择适合本地区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缺乏科学性,跟风重复建设现象多,导致产业分散、效益偏低。比如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较快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存在盟市旗县重复建设数据中心的现象,虽装机能力达100万台,但闲置率接近60%,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带动能力有限。产业基地和载体建设相对滞后,集聚程度不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仅有3个,2018年没有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区绝大多数战略性新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是中小微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截至2017年底,全区科技上市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70家,占全部科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比重仅8%,缺乏具备一定规模、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骨干龙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产业竞争力较弱。

    (二)产业融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程度不高

    与地方传统产业、优势特色产业之间的融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壮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为有效的途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资源要素、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市场等方面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都不紧密。比如电子信息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能源、化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大数据利用率仅为20%,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程度为50%,农牧业信息技术覆盖率为35%,与发达地区差距很大。贵州省2017年初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贵州省数字经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规划(2017-2020年)》,通过实施“互联网+”“千企改造”“万企融合”,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数字技术与制造、农业、清洁能源、旅游、民族医药、物流、金融等产业深度融合,拉动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高达15.3%,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46.2%,成为支撑贵州省高质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重要因素。

    (三)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培育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科技投入明显不足。2017年R&D经费支出132亿元,与2016年147亿元、2015年136亿元相比逐年下降;2017年全区R&D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0.82%,与辽宁省1.84%、山东省2.41%、江苏省2.63%以及全国2.15%相比差距较大,列全国第25位。2018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财政投入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2.8亿元,远低于新疆4亿元、辽宁4.2亿元、江苏5.7亿元、广东7亿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同时,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端、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没有形成有效竞争力。全区仅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且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和生物技术领域,数量、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很大。2017年全区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为871件,仅占全国的0.3%,居全国第27位;2017年科技进步贡献率约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健全的科学技术交易市场和平台较为缺乏,技术转移和扩散通道不畅,技术咨询、服务、培训机构较少,科技成果转化严重受限。

    (四)人才短缺,人才政策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

    人才短缺是制约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突出瓶颈。2017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R&D人员4.8万人,仅占全国的1%;R&D人员分布不均衡, 地区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包头、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市,占比近85%;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采矿业和第三产业的教育、科学研究及医疗卫生系统,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才占比约9%,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严重缺乏;从事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科技人才尤为匮乏,占全部科技人才比重仅为0.8%。与发达地区相比,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政策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对人才缺乏吸引力。比如,江苏省、山东省长期重视“以才定产、以才促产”,江苏无锡引进物联网专家刘海涛及其研发团队,并带动无锡物联网产业成长为年产值超1400亿、规模全国领先、可制定世界标准的一流战略性新兴产业,无锡市成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山东省着力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能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联合,不断完善对高端人才在住房、医疗、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服务,形成了地区人才政策洼地。

    (五)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缺少资金支持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金融服务体系对新兴产业支持力度不够,缺少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政策、激励手段和金融产品。另外,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的有机结合是目前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主要金融手段与投资模式。2017年底,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风险投资备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仅30家,“自治区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引导区内外风险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没有具体措施,对民间资金的撬动作用有限。广东省、浙江省、重庆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十三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出,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风险投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与风投机构开展投贷联动,极大撬动了民间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流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六)政策体系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虽已建立起培育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体系,但主要以项目补助方式为主,支持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开拓及产业化全过程的政策还不够完善。比如,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在《支持工业高质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若干政策》中,支持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创新的政策大多为达到奖励标准后给予一次性奖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八项措施》中,也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实施后补助奖励政策,有的地区还制定了限时转化科技成果的政策。而科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最困难、最需要资金支持的恰恰是在初创、研发和转化阶段。国内广东、江苏、重庆、云南等多个省市早在2015年就开始实施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研发准备金制度,运用财政补助机制激励引导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根据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研发投入情况再实行普惠性财政补助,引导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有计划、持续增加研发投入,解决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初创、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各环节的资金难题,值得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学习借鉴。同时,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对现有政策的宣传、落实也不到位,许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不清楚可以申请哪些优惠政策,有的因为程序烦琐或政策间不协调主动放弃申请;科技型中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优惠政策仍未彻底落实到位。

    三、对策建议

    (一)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

    支持现代装备制造业向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集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新能源汽车、运输设备和工程机械、新能源设备、高端制造设备等产业项目。支持稀土、石墨烯、高端金属等新材料在包头集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硅材料和蓝宝石在包头、鄂尔多斯、通辽集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核心区,将鄂尔多斯、包头、乌兰察布、赤峰建设成为自治区级大数据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集聚区。支持包头市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航天科工六院军民融合产业科技园、阿拉善国防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支持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蒙医药、大数据应用等重点领域骨干龙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与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组建产业联盟,开展新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产业联盟发行集合债券。

    (二)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落实《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推动农牧业、工业、能源、服务业等传统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引导生物医药、文化旅游、节能环保等产业与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信息消费、自媒体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深度融合,出台培育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军民融合产业工作方案,规划军民融合具体产业及支撑项目,设立军民融合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专项资金,制定“军转民”优惠政策,建立“民参军”采购平台和民企推介发布平台。

    (三)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组织开展核燃料元件、光热发电和系统集成、绿色环保稀土着色剂、等离子煤制乙炔、石墨烯、高盐水处理、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生态大数据、生物疫苗、蒙药新药安全性评价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技术瓶颈。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探索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集区内区外之力,引进并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建成一批新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创新平台。以推进呼包鄂乌协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为契机,加快创新资源与要素集聚,形成新兴产业策源地,带动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把自主创新和引进科研成果结合起来,推动一批成熟技术落地应用和产业化,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

    (四)强化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创新主体作用

    全面落实落细高新技术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和技术先进型服务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及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研发投入后补助等财税优惠政策。支持有条件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与科研院所、高校和中介服务机构成立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并登记为社会团体或民办非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单位法人,推动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与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以股权为纽带,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主引进高技术人才、高端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对引进人才进行薪资补助,对引进团队进行研发经费资助。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力度,探索政府向社会发布创新产品远期购买需求,扩大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引导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加大研发投入。

    (五)精准“招才引智”

    推行“以才定产、以才促产”政策,探索“人才+项目+团队”“人才+基地”等人才引进培养新模式。落实“草原英才院士引进培养计划”“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培养计划”“首席技师”培养工程和创新型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家培养计划,重点在科研、创新等方面引进人才和团队,加大对新材料研发、软件开发、大数据应用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力度。探索在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集聚区划拨专项用地建设人才周转公寓,实行“购租并举”,保障人才住房需求;制定高端人才医疗、社保、配偶安置等服务政策,探索实施高端人才子女异地入学补贴政策,提高人才政策吸引力。

    (六)加大各类资金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培育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专项资金、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等政府投资的引导示范作用。建议在自治区财政已设立的用于创新和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各类财政专项资金中,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比例不低于50%。引导自治区重点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引导基金、各类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种子期和初创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制定自治区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研发准备金制度,自治区、盟市两级财政运用补助机制,激励引导科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探索以财政补贴或政府担保方式,与战略性新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共同出资筹集风险资本,分担风险。采用产业基金入股、贷款贴息支持、担保风险补偿、示范应用推广等方式,重点支持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大项目建设。

    (七)营造良好的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环境

    实施主题概念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不断引进牵动力大、带动力强、技术与模式处于国内乃至世界前沿的新兴产业项目和技术,积极承接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实施“非禁即入”,鼓励各类资本平等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梳理国家和自治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资源性产品价格、财税、土地保障、投融资、人才等方面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改革和调整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资金支持方式和支持方向,逐步由项目补助调整为以贷款贴息、各类政策性奖补为主的方式。制定落实科技型中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优惠政策的操作细则。探索和创新适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监管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事前准入限制。

    课题主持:雷继鹏

    课题成员:智勇 潘磊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是推动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高质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重要基础。近期,我们围绕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了调查研究,就如何完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总书记就建设质量标准有过明确的论述,即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认真领会总书记对质量标准重要性论述的内涵,结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应该包含农畜产品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督、效果评价三个环节。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就是政府部门、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行业团体在法律规定的职能范围内,根据国家对农畜产品质量要求和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区产业结构特点,依据法定程序,制定新标准,补充、修改和废止既有不适宜标准,保障农畜产品质量有标可依的活动。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实施监督就是在标准制定后,按照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实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去,目的是促进标准的贯彻,规范农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等行为,监督标准贯彻执行的效果。农畜产品质量标准效果评价就是通过评价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检验其可行性和科学性,促进质量标准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营销等环节发挥指导性作用,并为进一步修订完善标准提供依据。

    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成效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工作,以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作为推动农牧业高质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切入点,逐步构建和完善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充分发挥了标准对农畜产品质量保障的支撑作用。

    (一)强化了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

    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意见》、《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标准化体系建设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规划(2016-2020年)》等,促进标准化体系形成,为提升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标准化水平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完善机制方面,建立了34个厅局为成员的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区标准化工作的协调领导。成立国家标准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分馆,实现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标准信息平台与国家标准馆信息平台的资源共享。将标准化考核工作纳入各盟市政府考核中,促进标准化考核工作常态化。在经费保障方面,2014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标准化建设经费3亿多元,自治区财政累计拨付6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标准制修订、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的补助。

    (二)建立了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围绕“十三五”时期农牧业产业布局,完善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牧业标准数量达到2092项。其中农牧业地方标准572项,涉及农畜产品种养殖生产的标准160项,加工、运输、销售类标准30项,质量检测、绿色有机认证等其他方面标准382项。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涵盖了种养殖、饲草料加工、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和种、料、养、检等关键环节,基本实现了生产有标可循、检测有标可依、质量有标可判。

    (三)优化了农畜产品区域布局

    实施农牧业生产标准化在提高农畜产品的质量的同时,也优化了农畜产品区域布局。目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已建立了200个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国家级118个、自治区级82个,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有力地辐射带动特色优势农畜产品区域板块的形成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比如,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番茄标准化示范区面积由3年前的6.8万亩拓展到了10.2万亩,总产量达到635.25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优质马铃薯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面积占全旗马铃薯种植面积的65.5%。呼和浩特武川县绿色马铃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内的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以上,绿色马铃薯种植区规模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区域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5%,产品商品化率达87%。

    (四)促进了农牧业产业化和品牌化

    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成为推动现代农牧业的重要抓手,实现了农畜产品区域性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涌现出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科尔沁、大庄园等多家农畜产品加工龙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全区拥有38家国家级和556家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372种产品获得“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名牌产品”称号,全区其中一家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66件农畜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三、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一)农畜产品标准标龄长、技术指标相对陈旧

    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基本上以2年—5年为周期进行一次修订和完善,标准的项目设定根据农业生产状况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凸显了标准实施的时效性。我国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国家标准实施后,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由该国家标准的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适时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不超过5年”。地方标准更新周期一般少于国家标准更新周期,但目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制定的标准中,5年以上的标龄占32.8%。特别是奶牛、肉羊饲养标准定性描述多,量化指标偏少,标准的可操作性差,难以满足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亟待修订完善。

    (二)农畜产品标准的配套性差

    农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相互衔接配套的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缺失,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现制定的572项地方农牧业标准中,加工、运输、销售类标准仅有30项,导致农畜产品加工、储藏、流通等环节监督管理缺乏有效的技术标准依据。

    (三)农畜产品标准执行监测水平低

    许多基层监督检测机构仅有常规项目检测能力,与农畜产品安全质量密切相关的农兽药残留、激素残留、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转基因等方面的检测能力严重不足。同时,农畜产品残留有害物检测成本过高,比如无公害农畜产品检测,畜产品大约2000元/次、蔬菜大约800—900元/次,如果是有机食品检测成本就更高了,大多数生产经营者没有主动检测的意愿。目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农贸市场、超市设置的农药残留快检设备,只能检测出常规农药残留,而且很多快检设备使用率很低,仅为摆设而已。

    (四)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化投入不足

    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农牧业科学院标准化委员会了解到,制定一项农牧业标准平均需要经费20万元左右,而目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制定一项农牧业标准经费投入平均只有2万元。农畜产品质量标准的前期基础性研究经费、立项中的评审费、制定过程中实地调查研究经费、标准的验证、试验、宣传推广以及人员经费等都没有保障,承担标准制定的单位面临巨大的经费压力。

    四、推进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地对策

    (一)统筹规范完善农畜产品质量标准

    在标准的制定方面,以农畜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为目标,针对农畜产品保鲜处理、仓储冷链、物流运输等环节,加快推进标准制(修)订,清理复审现行标准,废止或修订一批不适宜标准,着力解决标准不配套、不成体系及标准“老龄化”问题。在标准的实施监督方面,严格查处违反农畜产品质量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加强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的监督,保障公开内容真实有效,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对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作为组织生产依据并自愿采用的推荐性标准,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也要将该推荐标准列入监督检查范围。在标准的效果评价方面,建立信息反馈和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标委会、标准研究机构、协会、检测机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消费者、农牧民等多方联动的信息反馈作用,使标准制定与实施主体的需求相吻合,保证标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大力实施农牧业标准化推广

    一是要加快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集成转化,及时将先进适用的标准规范改编成简明操作手册或明白卡。积极推广“科技人员+涉农社会化服务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三位一体”推广模式,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来。二是要加强标准应用的宣传。结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质量月”等活动,将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列为重要宣传内容。农牧标准化工作相关部门要抓好标准化方面的信息服务,利用电视、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开展多种形式宣传,突出标准化生产在促进农牧民增收方面的实际效果,将农畜产品标准化推广转变为农牧民的自觉行动。三是要积极开展培训。将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作为职业农牧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将已有农畜产品标准编印成农牧民培训教材。鼓励和支持农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实施示范引导,规范农牧业生产行为,加快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广泛实施。

    (三)大力完善质量监测体系

    健全农畜产品检测机构,依法明确职能、任务,配置人员和设备。加强同国家部委的联系沟通,研究推广国家最新检测检验技术和方法,发布农兽药残留、激素残留、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再生有毒物质及转基因等重要农畜产品质量指标信息。借鉴浙江丽水市的做法,用市场化手段整合和盘活现有资源,将已有检测设备同民间资本结合,建设具备国家实验室资质的检测公司,破解质量监督系统投入经费少、监管力量弱的瓶颈制约,力争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四)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政府财政支持与标准经费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是解决农畜产品标准化建设经费短缺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对于涉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类、公益类标准,要加大经费支持,项目经费中要将前期基础性研究经费、立项中的评审费、制定过程中实地调查研究经费、标准的验证、试验、宣传推广以及人员经费等考虑在内。另一方面,对于市场性较强的应用型标准在标准研制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充分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标准化机构和社团主要通过销售标准文本来收取经济回报,并提供产品认证、试验室认可和技术咨询等有偿服务,政府对标准的服务性收费提供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发达国家运用成熟的标准市场化运作机制保障经费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课题指导:

    雷继鹏

    自治区研究室

    课题成员:

    李健

    自治区研究室

    朱晓春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标准化院

    陈晓庆

    自治区研究室

    王冠

    自治区农畜产品安全中心

    韩旭

    自治区研究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1约茶app》官方网站
  • 调查研究报告
  • 发布时间:01-19
  • 来源:
  • 加快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地对策建议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代表团审议时,要求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政府研究室结合以往调研掌握的情况,重点围绕如何加快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具体工作建议,供参考。

    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现状及下一步建设重点

    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新技术,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是实现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网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能力,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综合调配;有利于推动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的科学利用,全面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有利于带动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的全面提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有效投资。

    自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国家能源局2015年下发《关于促进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15〕1518号)以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启动了智能电网建设,骨干网架的可靠性、智能性、自愈性、兼容性不断提高。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系统,电网大规模接入风电关键技术,输电线路立体式智能化巡检,500千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500千伏输电线路激光雷达数据采集等自动化、智能化先进技术先后投入使用,保障了电网调度灵活、高效和安全稳定运行。

    从目前来看,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建设主要集中在输变电侧,通过加快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抽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等措施,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强化大电网管控能力。因此,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下一步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一方面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输配侧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的高度集成,构建智能互动体系,进一步提高电网的智能化、兼容性和互动性。另一方面要从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发力,在供给侧加强能源互联,促进多种能源优化互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在需求侧以电动汽车为切入点,创新智能电网商业模式,探索构建多方共赢的市场运作模式。

    二、加快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需要推进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以能源大数据为核心,构建电网智能互动体系

    充分发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部署能源大数据平台,整合智能电网供给侧、输配侧、需求侧数据资源,促进电力流、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深度融合,满足电网广泛互联、信息开放互动需求,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能力。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电网智能互动体系应以能源大数据为核心,由政府主管部门(经信委、能源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电力公司、区内发电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用电客户四大主体,和信息平台、虚拟电厂、决策体系三大信息系统构成(见图1)。



    图1: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电网智能互动体系架构图

    如图所示,电力公司和发电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信息数据经过能源大数据分析,通过互联网形成信息平台和虚拟电厂。信息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电力生产和经营信息,供用户了解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电量水平、发电能力、电力价格等供给侧信息;同时,用户将市场需求信息反馈至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平台又将市场供需情况提供给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参考,用以引导电力公司、发电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按供需情况安排生产经营和监管用电客户。虚拟电厂是将电厂的建设、生产、运营等情况进行网络实时模拟,并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监控、操作、维护、维修;同时,虚拟电厂通过模拟生产出来的电量,可以经网络向用户提供,由用户通过网络进行预订、选购,必要时可以存储在虚拟电厂之中,当需要时在现实生产中提取。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互联网+”智能电网系统,能够充分利用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电力公司和区内发电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庞大的数据资源,挖掘现有设备的巨大潜力,大幅度提高能源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生产、管理效率,为能源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创造新的价值,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二)以园区“能源互联岛”为载体,加强能源互联互补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总书记在参加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代表团审议时,要求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智能电网本质上是对传统电力系统与新能源及其它能源的集成和优化,目的在于提升能源智能调控和综合利用水平。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国家能源局在《关于促进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鼓励在城市工业园区(商业园区)等区域,开展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示范,以光伏发电、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基础,应用储能、热泵等技术,构建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体系。”目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大路工业园区、棋盘井工业园区等都开始利用智慧能源互联网技术建设“能源互联岛”,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用能成本。

    “能源互联岛”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园区自备电厂(或网电)为主,以风电、光伏、储能、地源热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为补充,有条件的园区可同步建设供水厂及综合管廊,通过智慧能源互联网,将“电、汽、冷、热”等各种能源统一调配至用户,实现清洁能源的一站式供应、销售和服务(见图2)。

    图2:园区能源互联岛架构图

    “能源互联岛”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用能成本。以神华富平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为例,一次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可达到55.81%,远高出目前火电厂38.7%的利用效率。二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据神华富平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初步测算,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烟尘排放量分别比传统模式减少58.2%、66.1%、25.7%和82.4%。三是有效节约园区入驻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初期投资,大大降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运营维护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四是形成“风光煤电”互补局域网,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化工、钢铁、电解铝、有色金属等工业园区对电、汽、冷、热等多种能源需求巨大,多数园区没有建设集中的能源供应站和统一的供能网络,虽然电价成本较低,但是汽、冷、热等其他能源建设和使用成本相对较高,重复建设严重,导致综合能源成本较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快推动重化工园区改造建设“能源互联岛”,构建多能源体互补、能量梯级应用、协同优化供给的系统,向用能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提供低成本、绿色化的能源产品组合,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单纯的“电价洼地”升级为综合性的“能源洼地”。

    (三)以电动汽车为切入点,创新智能电网商业模式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智能电网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探索商业模式创新,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激发市场活力。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移动式、分布式的储能设施,与智能化、兼容性、互动性的智能电网连接在一起,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是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重要商业模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国家能源局在《关于促进智能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广电动汽车有序充电、V2G(电动车向电网输送电力的技术)及‘充放储一体化’运营技术。加快建设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网络;建设车网融合模式下电动汽车充放电智能互动综合示范工程;鼓励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示范应用。”目前,北京市已经建成首个太阳能光伏公共充电站,光伏发电直接销售给电动汽车,电价和服务费合计可达1.37元/千瓦时,这个价格使光伏发电可以不需要国家补贴就能实现盈利。

    对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而言,以电动汽车为切入点,创新智能电网商业模式,可以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消纳过剩能源。电动汽车是电力市场的新生消费,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接入可为电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带来大量新增电力需求,消纳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过剩能源。二是消纳清洁能源。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调峰的需求基本处在电动汽车早高峰出行之前和晚高峰出行之后,二者在时间分布上存在天然互补性。电动汽车与新能源协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不仅可以帮助电动汽车实现全生命周期零排放,还可提升新能源并网规模,从而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此外,电动汽车还可以通过光伏充电站、绿电直购等方式消纳新能源。三是催生新型业态。随着低碳交通概念的兴起,车辆租赁、车辆共享等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尤其是“电动汽车集成运营商”的兴起,可有效整合终端用户、电力零售商、配电网等不同市场参与者,形成潜力巨大的新型业态。从长远来看,电动汽车在与智能电网交互过程中,既可以在电价低时充电,起到电网低谷负荷的作用;又可以在电价高企时向电网送电,参与电网调峰。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出台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我国也已启动这一时间表的研究制定,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已是大势所趋。电动汽车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对智能电网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基于电动汽车的智能电网商业模式,应学习借鉴国家电网公司的经验做法,可由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电力公司成立专门的电动汽车服务运营公司,在蒙西地区率先开展电动汽车销售、租赁、充电设施建设等集成运营业务。具体做法:一是加快布局充电设施。投资建设智能配电网,满足电动汽车充电站配套接入,推动“光储一体化”充电站“进政府、进园区、进高校、进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进景点、上高速”。二是加快普及电动汽车。推动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电力与比亚迪等国内外电动汽车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开展销售、租赁、充电站运维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加快电动汽车在公交、环卫、物流、公务用车、执法用车等领域的应用普及。借鉴深圳、南京、西安、贵阳等地经验,加快推广电动出租汽车,逐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共享电动汽车。三是加快建设智能区域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汽车能源互联网数据云管理平台、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四是探索多元商业模式,逐步探索智能电网综合展厅及智慧旅游服务模式,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服务模式,充电站、餐饮、住宿一体化服务模式,光储协同服务电网调峰模式(见图3)。

    3:基于电动汽车的智能电网商业模式架构图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研究室信息研究处:孙宁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在历史上就是少数民族和多民族聚居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各族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一种文化积淀,更是全民性的活记忆,也是其独特文化身份的确证和文化认同的标志。目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和呼麦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有乌力格尔、蒙医药、漫瀚调等81项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有驻赞词、巴拉根仓故事、古如歌等499项列入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此外还有盟市级非遗项目1435项、旗县级非遗项目2958项。经有关部门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有42名,自治区级传承人有730名、盟市级传承人有2656名、旗县级传承人有4740名。

    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传承与保护现状

    一是制定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有关规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并于2017年7月1日颁布实施,为全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法律支持。二是建立了六级保护名录。按照文化部规划建立的“国家+省+市+县”4级非遗保护体系,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建立了世界、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六级名录和与之相应的各级非遗数据库。三是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自治区在文化厅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组建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区已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单独编制的非遗保护中心7个,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非遗保护工作机构初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逐步壮大。四是自治区及部分盟市设立了非遗专项经费,通过对传承人、传习所进行专项补贴,提高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的积极性。五是全区各地不断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已设立东乌珠穆沁旗、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等13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自治区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7个,其中10个被列为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成了100多家非遗博物馆或展示中心,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项目传承基地有6个。六是组织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技艺技能抢救项目”和 “双百保护工程”。已完成对扎格达苏荣、布林等200余位非遗传承人的采访以及 “马鞍制作技艺”、“查干伊德制作技艺”等70余个项目实践过程的记录。七是全区各地举办了蒙古族刺绣、蒙古族服饰艺术等9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7期,累计培训350余人;启动“千校万户”计划,与7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已签订154份非遗传承保护合作教学协议书。

    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存在问题

    (一)法律保护相对滞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国家层面关于非遗保护的法律依据,目前全国已颁布72部非遗保护的地方性法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于2017年7月1日颁发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是第一部全区层面的非遗保护性法规,法律条文规定的较为原则,操作性不强。尽管部分旗县也出台了地方性保护法规,但与之相衔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性措施还未制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立法工作无论从法规的数量、涵盖的内容和地方特色上来看,还无法满足民族性和区域性特色文化的保护,亟须盟市、旗县在地方立法层面给予相应补充。

    (二)地方政府非遗保护意识欠缺

    部分地区对于非遗保护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落实不力,区域间工作进展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不平衡。大部分地区对于非遗的保护更多是从申报的角度出发,忽略对本地区非遗全面、均衡性的保护;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明显存在“重视申报和开发,轻视保护和管理”的倾向。全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进展缓慢,建设力度减弱,至今没有一项列入国家试点范围,部分地方还存在将非遗保护工作曲解为政绩考核指标的问题。

    (三)组织机构不健全

    自治区文化厅于2017年3月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大部分盟市仍没有单独设立非遗保护机构,多以“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等方式进行挂靠,非遗保护工作主要依赖各级文化馆(群艺馆、文化站)或艺研所来承担,与国家要求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非遗保护相距甚远。

    (四)非遗保护资金缺乏

    非遗的田野调查、名录建立、项目保护、传承人补贴、日常保护等都离不开经费支持,资金是非遗保护的命脉。自治区有关部门在预算中安排的非遗保护经费有限,经费投入与保护需求相差甚远。大多盟市旗县还没有对本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发放传习补贴,这不但影响了传承人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年轻人拜师学艺的热情,导致非遗传承的后继乏人。

    (五)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一直倡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都强调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并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提出明确要求。具体到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保护工作中,社会公众的非遗保护意识较淡薄、参与度较低,未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多元的非遗保护机制尚未建立,非遗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三、加强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一套适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非遗识别、保护和传承的办法

    一是对非遗项目进行精准识别。每一项非遗都是独特的,体现为一定程度的唯一性。通过对非遗项目进行价值和濒危程度的精准定位,科学合理地设计出一套完整、全面的保护方案,对非遗项目进行精准识别。二是实施非遗项目的精准保护。基于非遗项目的多维度和多级别及其生存状态,确定其采用记录式保护、生存式保护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式保护方式,这三种保护方式既可单独也可组合使用。三是确保非遗项目的精准传承。针对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传承后继乏人、难以为继的态势,可从确认传承主体、完善传承人名录、鼓励积极传承等方式来实现非遗项目的精准传承。

    (二)制定一套适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法规和制度

    一要加快地方立法进程。借鉴云南省共制定20部地方性法规和制度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的务实做法,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应敦促各盟市制定地方性和区域性法规或制度,健全法规体系并在操作性上下功夫。二要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内容。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法律法规中明确整体保护、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保护、精准保护及保护优先等基本原则,明确非遗项目的权利主体。同时,对单个人、特定群体和国家(地方政府)三类非遗的传承主体予以确认,通过将非遗项目的部分因素私权化,保障权利人相应的权利。三要在立法中突出民族性和地域性,以体现并维护非遗的原生特点。

    (三)制定一套适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非遗保护机构。要求各盟市和旗县特别是非遗保护任务重的盟市旗县设立专门保护和传承机构,此外还应引人民间团体和一些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非遗保护。二是建立非遗保护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的保护职责,形成合力。三是引入专家决策机制。可在政府专门的机构中设立专家岗位进行决策咨询和评估,赋予专家在非遗保护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地位。

    (四)进一步完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保护经费保障模式

    一要建立非遗专项经费逐年递增的长效机制。二要形成多元的非遗保护资金筹措渠道。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非遗保护,政府可设置非遗保护先导资金,采取多种方式吸引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投资,引入市场模式,发挥杠杆放大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非遗保护。

    (五)加大非遗宣传工作的力度

    一是利用媒体扩大宣传。加强与媒体的深度合作,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和方式,扩大非遗的社会影响力。二是通过展演等方式让非遗项目走近大众。利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民俗节庆等时机,同步开展系列宣传展示及演出活动,全面展示非遗传承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生动实践,使其走入大众生活,提升人们自觉保护非遗的意识。三是开辟渠道输出非遗项目。《千古马颂》已成为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的典范,应大力开发非遗相关产品,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四是走进课堂强化教育。聘请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或社会艺术团体进入学生课堂,激发青少年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增强文化自信。

    (六)扩大社会参与

    调动非政府组织推进非遗公益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组织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非遗公益性事业,推动非遗保护知识的普及,促进全社会保护非遗环境和氛围的形成。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多元保护主体相结合的,以政府为主导力量、专家学者为主脑力量、传承人及相关群体为主体力量、其他公众为参与力量的保护网,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健康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

    2018年4月9日

    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尽快实现“一网通办”

    推进网上审批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智慧政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相关要求,积极推进以网上审批为主要抓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进展情况:建成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一张网”

    2018年8月8日,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政务服务网”(http://zwfw.nmg.gov.cn/)上线运行,标志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一张网”正式建成,包括网上审批在内的全区网上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统筹建设全区包括网上审批在内的在线政务服务体系

    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等政策要求,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及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统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初步建成了全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体系。各盟市、各部门按照统一架构和标准分级分层实施,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便民服务、中介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通道和运行数据逐级接入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打造全区上下联通的政务服务“一张网”。目前,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已完成与8个盟市和14个部门的统一身份认证对接,实现单点登录、多点互认;已实现了与6个盟市、11个部门的平台数据对接,其他盟市、部门地对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建立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机制

    自治区于2017年3月成立了全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和8个工作小组,建立日常调度、集中督办等工作制度,多次召开联席会议部署推进工作,深入现场督促落实和解决问题,积极开展业务对接和技术培训。今年党政机构改革中,自治区成立了政务服务局,多个盟市也相应设立了专门的政务服务机构,加强了对政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体制机制。

    (三)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

    自治区全面系统地梳理本级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形成了进驻本级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的行政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目前,自治区39个部门、558项政务服务事项(其中行政权力491项、公共服务67项)已进驻自治区本级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其中426项政务服务事项可以实现网上办理,网上可办率达76%。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要求,自治区统一制定并陆续公布各级政府“四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事项目录清单。目前,已公布了第一批目录清单,其中自治区本级“网上办”事项有116项,12个盟市及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共有1700多项。

    (四)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工作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作为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9个试点示范省区之一,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和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动服务试点示范。为统一和规范各盟市、旗县行政权力数量、名称、内容、办事流程及要件等,自治区从2017年11月起,集中对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40多万项权力事项进行重新梳理确认,编制完成了《自治区本级权力事项清单》、《盟市级行政权力事项通用清单》和《旗县级行政权力事项通用清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自治区、盟市、旗县行政权力“三级五同”(即同一行政权力事项名称、编码、类型、依据、流程等基本要素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统一)。同时,还配套制定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础清单编制规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础清单事项编码规则》、《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指南编写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审查细则编写规范》等4个地方标准,以清单标准化促进审批规范化,为实现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痛点”和“堵点”问题突出

    目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戏台”已经搭好,但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痛点”和“堵点”问题突出。

    (一)政务服务事项上网慢、上网难

    国务院要求,到2018年底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80%,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50%。虽然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但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提升速度仍然较慢,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为76%,距离国务院目标要求还差4个百分点,盟市、旗县政务服务事项综合网办率为36.5%,距离国务院目标要求还差13.5个百分点,有8个盟市未达到不低于50%的目标。由于各级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加之技术保障和人员培训不到位,导致推进效果不理想。国务院要求,2019年网上可办率省级不低于90%,市县不低于70%,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各级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工作。

    (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使用率低

    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自正式上线运行以来,19个使用政务服务平台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事项仅办结333件。这虽然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群众选择网上办事需要逐步适应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由于一些部门和地区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使用推广不积极和推进措施不得力。呼和浩特市已将所属9个旗县区网上政务平台全部上线运行,但只有4个旗县区的部分部门在使用。此外,多数地区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使用率和望山审批率也不高,虽然已为涉及投资项目的部门预留了数据接口,但有些部门仍在线下审批,导致投资项目审批时间长、落地慢,增加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制度性交易成本。

    (三)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困难

    整合政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初衷和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核心任务。当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各部门现有政务信息系统构成复杂,存在国家部委条管的和自治区各部门自建的各类系统各自运行的情况,且各系统依托的网络基础、数据标准、技术规范也不统一,在纵向上形成了“数据烟囱”,在横向上形成了“信息孤岛”。虽然多数政务信息系统已经接入自治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但还是通而不畅,政务数据资源的存储依然彼此独立、管理各自分散,要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难度依然很大。而且,有些部门认为其掌握的数据信息是自己多年沉淀的“资产”,对数据共享难以“忍痛割爱”,也怕数据共享后出现问题责任难以界定。

    (四)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能够借助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人才支撑能力不足,并且复合型人才外流趋势明显,严重制约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三、对策建议:尽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和完善工作机制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把“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环节,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有效手段。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国务院也多次强调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出要让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的决策部署,建立政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尽快解决“痛点”和“堵点”问题,不断提升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群众网上办事的满意度。

    (二)加快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政务服务上网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切实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和效率。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思想,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应上必上、全程在线”的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的事项外,凡是自治区权责清单公布的行政权力事项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统一进驻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发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试点示范的作用,力争到2019年底实现自治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办全覆盖,盟市、旗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80%。同时,要拓展网上办事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从网上咨询、网上申报到网上预审、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切实增强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群众网上办事的便捷程度。

    (三)有效打通“数据壁垒”

    “一网通办”关键是政务数据要共享。只有“数据壁垒”打通了,才能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是加快建设全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构建全区统一的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全区政务大数据中心,实现各部门既有业务系统与自治区政务服务平台高效对接,破除信息“隔离墙”和打通信息“断头路”,实现跨层级、跨地区、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避免数据和业务“两张皮”。二是加强各部门数据的统筹管理,制定政府数据开放标准规范,实施数据交换标准和数据交换计划,落实数据交换及维护责任。三是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共享、开放等环节安全保障的措施、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

    (四)注重学习吸收先进经验和强化人才支撑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国务院在推进时选择一些省份在某些领域进行先行先试,目的是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加强成果复制和宣传推广,有序高效推进。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要加强与其他试点省份和先进省份的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高效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同时,还要加强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建设一支既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能又精通政务服务的专业化队伍。

    (五)深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应用

    一是加强自治区、盟市、旗县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对接,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一体化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推动网上便民服务向苏木乡镇和街道、嘎查村及社区延伸覆盖。二是充分利用网上服务平台、自助终端、移动终端、微信公众号和热线电话等多渠道多形式便民服务平台,为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群众提供“24小时”服务,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预约查询、证照寄送、在线支付等服务,不断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三是针对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使用率不高的问题,积极推动平台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全覆盖,实现网上并联办理,引导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网上申报,建立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的监督和考评机制,进一步提高投资项目审批效率。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

    2018年12月31日

    积极培育冰雪旅游新业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质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较快,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此,研究室开展了专题调研,就如何解决制约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供参考。

    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基本情况

    (一)产业初具规模

    至2018年6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共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957户,其中规上工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647户,占全部规上工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比重为14%;2017年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2.5%,逐步成为引领带动自治区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动力。

    (二)特色产业培育初现成效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等特色产业基础较好,目前已形成呼和浩特光伏和大数据、包头稀土和高端装备、通辽蒙药、赤峰生物医药等一批产业链较为完善、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2017年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4个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80%,成为支撑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主导产业;全区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占自治区“七业”增加值比重达27.6%,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全区大数据总装机量超过35万台,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三)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围绕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技术瓶颈,掌握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2017年全区高技术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有540家,预计到2018年末可增加到740家;2017年自治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1701件,同比增长9.6%;专利授权量6271件,同比增长7.3%。2018年1—10月,全区共成交各类技术1811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金额124.53亿元,同比增长26.53%。

    二、存在的突出短板

    (一)产业规模小、层次低,集聚程度不高、竞争能力不强

    2017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4.7%,与全国超10%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2018年预计占比4.6%,与2015年5.6%、2016年4.8%、2017年4.7%相比,呈逐年下滑趋势。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层次偏低,技术基础薄弱,重要核心技术掌握不够。例如,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高端技术设备和很多国产设备的设计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些大型风电场80%以上的机组为进口产品。各盟市在选择适合本地区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缺乏科学性,跟风重复建设现象多,导致产业分散、效益偏低。比如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较快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存在盟市旗县重复建设数据中心的现象,虽装机能力达100万台,但闲置率接近60%,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带动能力有限。产业基地和载体建设相对滞后,集聚程度不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仅有3个,2018年没有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区绝大多数战略性新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是中小微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截至2017年底,全区科技上市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70家,占全部科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比重仅8%,缺乏具备一定规模、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骨干龙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产业竞争力较弱。

    (二)产业融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程度不高

    与地方传统产业、优势特色产业之间的融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壮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为有效的途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资源要素、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市场等方面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都不紧密。比如电子信息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能源、化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大数据利用率仅为20%,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程度为50%,农牧业信息技术覆盖率为35%,与发达地区差距很大。贵州省2017年初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贵州省数字经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规划(2017-2020年)》,通过实施“互联网+”“千企改造”“万企融合”,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数字技术与制造、农业、清洁能源、旅游、民族医药、物流、金融等产业深度融合,拉动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高达15.3%,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46.2%,成为支撑贵州省高质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重要因素。

    (三)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培育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科技投入明显不足。2017年R&D经费支出132亿元,与2016年147亿元、2015年136亿元相比逐年下降;2017年全区R&D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0.82%,与辽宁省1.84%、山东省2.41%、江苏省2.63%以及全国2.15%相比差距较大,列全国第25位。2018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财政投入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2.8亿元,远低于新疆4亿元、辽宁4.2亿元、江苏5.7亿元、广东7亿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同时,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端、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没有形成有效竞争力。全区仅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且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和生物技术领域,数量、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很大。2017年全区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为871件,仅占全国的0.3%,居全国第27位;2017年科技进步贡献率约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健全的科学技术交易市场和平台较为缺乏,技术转移和扩散通道不畅,技术咨询、服务、培训机构较少,科技成果转化严重受限。

    (四)人才短缺,人才政策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

    人才短缺是制约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突出瓶颈。2017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R&D人员4.8万人,仅占全国的1%;R&D人员分布不均衡, 地区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包头、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市,占比近85%;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采矿业和第三产业的教育、科学研究及医疗卫生系统,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才占比约9%,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严重缺乏;从事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科技人才尤为匮乏,占全部科技人才比重仅为0.8%。与发达地区相比,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政策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对人才缺乏吸引力。比如,江苏省、山东省长期重视“以才定产、以才促产”,江苏无锡引进物联网专家刘海涛及其研发团队,并带动无锡物联网产业成长为年产值超1400亿、规模全国领先、可制定世界标准的一流战略性新兴产业,无锡市成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山东省着力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能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联合,不断完善对高端人才在住房、医疗、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服务,形成了地区人才政策洼地。

    (五)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缺少资金支持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金融服务体系对新兴产业支持力度不够,缺少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政策、激励手段和金融产品。另外,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的有机结合是目前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主要金融手段与投资模式。2017年底,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风险投资备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仅30家,“自治区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引导区内外风险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没有具体措施,对民间资金的撬动作用有限。广东省、浙江省、重庆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十三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出,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风险投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与风投机构开展投贷联动,极大撬动了民间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流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六)政策体系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虽已建立起培育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体系,但主要以项目补助方式为主,支持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开拓及产业化全过程的政策还不够完善。比如,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在《支持工业高质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若干政策》中,支持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创新的政策大多为达到奖励标准后给予一次性奖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八项措施》中,也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实施后补助奖励政策,有的地区还制定了限时转化科技成果的政策。而科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最困难、最需要资金支持的恰恰是在初创、研发和转化阶段。国内广东、江苏、重庆、云南等多个省市早在2015年就开始实施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研发准备金制度,运用财政补助机制激励引导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根据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研发投入情况再实行普惠性财政补助,引导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有计划、持续增加研发投入,解决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初创、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各环节的资金难题,值得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学习借鉴。同时,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对现有政策的宣传、落实也不到位,许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不清楚可以申请哪些优惠政策,有的因为程序烦琐或政策间不协调主动放弃申请;科技型中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优惠政策仍未彻底落实到位。

    三、对策建议

    (一)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

    支持现代装备制造业向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集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新能源汽车、运输设备和工程机械、新能源设备、高端制造设备等产业项目。支持稀土、石墨烯、高端金属等新材料在包头集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硅材料和蓝宝石在包头、鄂尔多斯、通辽集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核心区,将鄂尔多斯、包头、乌兰察布、赤峰建设成为自治区级大数据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集聚区。支持包头市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航天科工六院军民融合产业科技园、阿拉善国防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支持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蒙医药、大数据应用等重点领域骨干龙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与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组建产业联盟,开展新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产业联盟发行集合债券。

    (二)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落实《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推动农牧业、工业、能源、服务业等传统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引导生物医药、文化旅游、节能环保等产业与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信息消费、自媒体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深度融合,出台培育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军民融合产业工作方案,规划军民融合具体产业及支撑项目,设立军民融合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专项资金,制定“军转民”优惠政策,建立“民参军”采购平台和民企推介发布平台。

    (三)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组织开展核燃料元件、光热发电和系统集成、绿色环保稀土着色剂、等离子煤制乙炔、石墨烯、高盐水处理、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生态大数据、生物疫苗、蒙药新药安全性评价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技术瓶颈。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探索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集区内区外之力,引进并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建成一批新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创新平台。以推进呼包鄂乌协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为契机,加快创新资源与要素集聚,形成新兴产业策源地,带动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把自主创新和引进科研成果结合起来,推动一批成熟技术落地应用和产业化,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

    (四)强化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创新主体作用

    全面落实落细高新技术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和技术先进型服务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及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研发投入后补助等财税优惠政策。支持有条件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与科研院所、高校和中介服务机构成立以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并登记为社会团体或民办非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单位法人,推动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与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以股权为纽带,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主引进高技术人才、高端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对引进人才进行薪资补助,对引进团队进行研发经费资助。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力度,探索政府向社会发布创新产品远期购买需求,扩大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引导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加大研发投入。

    (五)精准“招才引智”

    推行“以才定产、以才促产”政策,探索“人才+项目+团队”“人才+基地”等人才引进培养新模式。落实“草原英才院士引进培养计划”“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培养计划”“首席技师”培养工程和创新型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家培养计划,重点在科研、创新等方面引进人才和团队,加大对新材料研发、软件开发、大数据应用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力度。探索在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集聚区划拨专项用地建设人才周转公寓,实行“购租并举”,保障人才住房需求;制定高端人才医疗、社保、配偶安置等服务政策,探索实施高端人才子女异地入学补贴政策,提高人才政策吸引力。

    (六)加大各类资金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培育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专项资金、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等政府投资的引导示范作用。建议在自治区财政已设立的用于创新和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各类财政专项资金中,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比例不低于50%。引导自治区重点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引导基金、各类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种子期和初创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制定自治区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研发准备金制度,自治区、盟市两级财政运用补助机制,激励引导科技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探索以财政补贴或政府担保方式,与战略性新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共同出资筹集风险资本,分担风险。采用产业基金入股、贷款贴息支持、担保风险补偿、示范应用推广等方式,重点支持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大项目建设。

    (七)营造良好的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环境

    实施主题概念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不断引进牵动力大、带动力强、技术与模式处于国内乃至世界前沿的新兴产业项目和技术,积极承接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实施“非禁即入”,鼓励各类资本平等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梳理国家和自治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资源性产品价格、财税、土地保障、投融资、人才等方面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改革和调整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资金支持方式和支持方向,逐步由项目补助调整为以贷款贴息、各类政策性奖补为主的方式。制定落实科技型中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优惠政策的操作细则。探索和创新适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监管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事前准入限制。

    课题主持:雷继鹏

    课题成员:智勇 潘磊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是推动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高质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重要基础。近期,我们围绕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了调查研究,就如何完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总书记就建设质量标准有过明确的论述,即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认真领会总书记对质量标准重要性论述的内涵,结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应该包含农畜产品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督、效果评价三个环节。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就是政府部门、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行业团体在法律规定的职能范围内,根据国家对农畜产品质量要求和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区产业结构特点,依据法定程序,制定新标准,补充、修改和废止既有不适宜标准,保障农畜产品质量有标可依的活动。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实施监督就是在标准制定后,按照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实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去,目的是促进标准的贯彻,规范农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等行为,监督标准贯彻执行的效果。农畜产品质量标准效果评价就是通过评价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检验其可行性和科学性,促进质量标准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营销等环节发挥指导性作用,并为进一步修订完善标准提供依据。

    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成效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工作,以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作为推动农牧业高质量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的切入点,逐步构建和完善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充分发挥了标准对农畜产品质量保障的支撑作用。

    (一)强化了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

    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意见》、《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标准化体系建设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规划(2016-2020年)》等,促进标准化体系形成,为提升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标准化水平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完善机制方面,建立了34个厅局为成员的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区标准化工作的协调领导。成立国家标准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分馆,实现了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标准信息平台与国家标准馆信息平台的资源共享。将标准化考核工作纳入各盟市政府考核中,促进标准化考核工作常态化。在经费保障方面,2014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标准化建设经费3亿多元,自治区财政累计拨付6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标准制修订、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的补助。

    (二)建立了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围绕“十三五”时期农牧业产业布局,完善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牧业标准数量达到2092项。其中农牧业地方标准572项,涉及农畜产品种养殖生产的标准160项,加工、运输、销售类标准30项,质量检测、绿色有机认证等其他方面标准382项。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涵盖了种养殖、饲草料加工、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和种、料、养、检等关键环节,基本实现了生产有标可循、检测有标可依、质量有标可判。

    (三)优化了农畜产品区域布局

    实施农牧业生产标准化在提高农畜产品的质量的同时,也优化了农畜产品区域布局。目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已建立了200个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国家级118个、自治区级82个,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有力地辐射带动特色优势农畜产品区域板块的形成和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比如,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番茄标准化示范区面积由3年前的6.8万亩拓展到了10.2万亩,总产量达到635.25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优质马铃薯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面积占全旗马铃薯种植面积的65.5%。呼和浩特武川县绿色马铃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内的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以上,绿色马铃薯种植区规模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区域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5%,产品商品化率达87%。

    (四)促进了农牧业产业化和品牌化

    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成为推动现代农牧业的重要抓手,实现了农畜产品区域性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涌现出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科尔沁、大庄园等多家农畜产品加工龙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全区拥有38家国家级和556家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372种产品获得“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名牌产品”称号,全区其中一家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66件农畜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三、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一)农畜产品标准标龄长、技术指标相对陈旧

    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基本上以2年—5年为周期进行一次修订和完善,标准的项目设定根据农业生产状况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凸显了标准实施的时效性。我国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国家标准实施后,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由该国家标准的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适时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不超过5年”。地方标准更新周期一般少于国家标准更新周期,但目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制定的标准中,5年以上的标龄占32.8%。特别是奶牛、肉羊饲养标准定性描述多,量化指标偏少,标准的可操作性差,难以满足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亟待修订完善。

    (二)农畜产品标准的配套性差

    农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相互衔接配套的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缺失,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现制定的572项地方农牧业标准中,加工、运输、销售类标准仅有30项,导致农畜产品加工、储藏、流通等环节监督管理缺乏有效的技术标准依据。

    (三)农畜产品标准执行监测水平低

    许多基层监督检测机构仅有常规项目检测能力,与农畜产品安全质量密切相关的农兽药残留、激素残留、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转基因等方面的检测能力严重不足。同时,农畜产品残留有害物检测成本过高,比如无公害农畜产品检测,畜产品大约2000元/次、蔬菜大约800—900元/次,如果是有机食品检测成本就更高了,大多数生产经营者没有主动检测的意愿。目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农贸市场、超市设置的农药残留快检设备,只能检测出常规农药残留,而且很多快检设备使用率很低,仅为摆设而已。

    (四)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化投入不足

    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农牧业科学院标准化委员会了解到,制定一项农牧业标准平均需要经费20万元左右,而目前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制定一项农牧业标准经费投入平均只有2万元。农畜产品质量标准的前期基础性研究经费、立项中的评审费、制定过程中实地调查研究经费、标准的验证、试验、宣传推广以及人员经费等都没有保障,承担标准制定的单位面临巨大的经费压力。

    四、推进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地对策

    (一)统筹规范完善农畜产品质量标准

    在标准的制定方面,以农畜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为目标,针对农畜产品保鲜处理、仓储冷链、物流运输等环节,加快推进标准制(修)订,清理复审现行标准,废止或修订一批不适宜标准,着力解决标准不配套、不成体系及标准“老龄化”问题。在标准的实施监督方面,严格查处违反农畜产品质量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加强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的监督,保障公开内容真实有效,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对于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作为组织生产依据并自愿采用的推荐性标准,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也要将该推荐标准列入监督检查范围。在标准的效果评价方面,建立信息反馈和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标委会、标准研究机构、协会、检测机构、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消费者、农牧民等多方联动的信息反馈作用,使标准制定与实施主体的需求相吻合,保证标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大力实施农牧业标准化推广

    一是要加快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集成转化,及时将先进适用的标准规范改编成简明操作手册或明白卡。积极推广“科技人员+涉农社会化服务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三位一体”推广模式,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来。二是要加强标准应用的宣传。结合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质量月”等活动,将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列为重要宣传内容。农牧标准化工作相关部门要抓好标准化方面的信息服务,利用电视、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开展多种形式宣传,突出标准化生产在促进农牧民增收方面的实际效果,将农畜产品标准化推广转变为农牧民的自觉行动。三是要积极开展培训。将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作为职业农牧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将已有农畜产品标准编印成农牧民培训教材。鼓励和支持农牧业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实施示范引导,规范农牧业生产行为,加快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广泛实施。

    (三)大力完善质量监测体系

    健全农畜产品检测机构,依法明确职能、任务,配置人员和设备。加强同国家部委的联系沟通,研究推广国家最新检测检验技术和方法,发布农兽药残留、激素残留、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再生有毒物质及转基因等重要农畜产品质量指标信息。借鉴浙江丽水市的做法,用市场化手段整合和盘活现有资源,将已有检测设备同民间资本结合,建设具备国家实验室资质的检测公司,破解质量监督系统投入经费少、监管力量弱的瓶颈制约,力争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四)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政府财政支持与标准经费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是解决农畜产品标准化建设经费短缺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对于涉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类、公益类标准,要加大经费支持,项目经费中要将前期基础性研究经费、立项中的评审费、制定过程中实地调查研究经费、标准的验证、试验、宣传推广以及人员经费等考虑在内。另一方面,对于市场性较强的应用型标准在标准研制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充分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标准化机构和社团主要通过销售标准文本来收取经济回报,并提供产品认证、试验室认可和技术咨询等有偿服务,政府对标准的服务性收费提供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发达国家运用成熟的标准市场化运作机制保障经费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课题指导:

    雷继鹏

    自治区研究室

    课题成员:

    李健

    自治区研究室

    朱晓春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标准化院

    陈晓庆

    自治区研究室

    王冠

    自治区农畜产品安全中心

    韩旭

    自治区研究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1约茶app》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蜀ICP备90536599号-1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高清完整片-高清+完整版传星科技有限公司